記者: 李映蓉/金沙報導
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迎來十四週年慶,日前舉辦兩天的主題研討會,分別以「繼往開來-展望博物館島」與「尋根溯源、開枝散葉」為主題,為金門文化發展寫下嶄新的里程碑。25日活動由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所長盧根陣主持,金門縣政府參議張瑞心、金門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科長顧孝偉等多位貴賓蒞臨,場面熱鬧非凡。活動當天正式揭幕「尋根溯源館」與「金門移動之民特展」,這是對金門歷史與移民文化的一次深入探索。隨後的「金門聚落家廟點燈人」授證儀式與族譜捐贈,則象徵著文化的傳承與延續。博物館學術聯合研究中心的掛牌儀式,則為未來更多學術合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石。 當天的講座涵蓋多個面向,議程一主題為「尋根溯源-博物館島」,由國立金門大學李錫捷教授主持,其中江柏煒教授將分享「移民記憶:新加坡的金門移民社群」的深刻研究。蕭永奇文史工作者將剖析「金門編修族譜淵源與傳承故事」。吳宗江副教授則介紹「數位典藏與數位化技術」在文化保存中的應用。最後由李錫捷教授帶來「現代科技尋根溯源」的探索與展望。議程二主題為「承先啟後-博物館島」,由國立金門大學劉名峰教授主持,其中沈秀華副教授將探討「島嶼邊界金門的發展想像及其文化」。陳瑞樺副教授帶來「博物館島」與「城市博物館」的對比與辯證方法。最後劉名峰教授則將深入解析「什麼是金門文化及其博物館角色」。議程三為綜合座談,主題為「開枝散葉,博物館島」,該座談由盧根陣所長壓軸主持,與談人包括地方文史藝術工作者,及相關領域學者專家。將以跨領域視角討論「博物館島」的未來方向,激盪出更多創新想法。從金門移民的記憶與數位典藏技術,到現代科技助力文化傳承,再到博物館島的治理策略與未來藍圖,內容豐富多元。這些議程不僅得以回顧文化的根源,也為文化的創新提供了實踐方向。 泉州高甲戲傳承中心25日抵達金門,參與縣長就職二週年暨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十四週年慶系列活動,並以主題《尋根溯源、開枝散葉》進行了一場精采演出。活動內容包含學術研討會的演出《圍頭新娘》《管甫送》,以及高甲戲的交流與分享座談,圓滿落幕。 金門縣政府參議張瑞心表示,很榮幸代表陳福海縣長出席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十四週年慶活動。他提到,博物館自成立以來,不僅致力於保存金門珍貴的歷史文化資產,更是連結地方與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。張瑞心參議特別指出,「尋根溯源館」的開館以及族譜捐贈儀式,彰顯了金門人民對於家族記憶與文化根源的珍視,這種精神正是金門文化的深厚底蘊所在。同時,博物館學術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,將大力推動文化資產的研究與保存工作,深化金門「博物館島」的定位。 文管所所長盧根陣表示,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自創館以來,秉持著保存與弘揚金門文化的使命,十四年來一步一腳印,逐漸成為凝聚地方文化力量的重要基地。他指出,「金門聚落家廟點燈人」授證與族譜捐贈儀式,是對地方歷史保存的重要里程碑,而博物館學術聯合研究中心的成立,將為金門的文化研究與學術交流注入新的動能。他感謝指導單位金門縣政府、金門縣文化局,主協辦單位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、國立金門大學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、金門縣工商發展投資策進會、金門酒廠胡璉文化藝術基金會、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、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、金門縣各姓氏宗親會暨藝文社團等共同支持辦理。
引用自:https://www.kmdn.gov.tw/1117/1271/1272/573522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