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: 陳麗妤/金沙報導
典藏.傳承文化深層記憶!旅臺鄉親陳堃樑先生於107年慷慨捐贈1,098件文物予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,種類豐富多元,完整呈現20世紀初臺灣庶民的生活面貌,為金門文化典藏注入嶄新活力。金門縣文化園區管理所文物審議委員會,分批進行文物審議,除了感謝其對文化傳承的熱忱與投入捐贈文物,未來也計劃以這批文物為基礎策劃專題展覽,豐富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的展示。 陳堃樑先生(1957-2017)為金門湖前陳氏後裔,其先祖遷居臺中龍井後繁衍生息,16歲沙鹿國中畢業後,陳先生拜師學習木作匠藝,經歷三年四個月的學徒訓練,技藝精湛,並留在木工坊從事建築裝潢工作。多年的匠藝歷程啟發了他對家居文物的收藏興趣,逐步累積起涵蓋瓷枕、香爐、蓑衣、傳統粿印模及早期工業製品的豐富收藏。 文化園區管理所於112年9月15日與113年11月6日分批進行文物審議,二年共計審議799件。經文物審議委員會逐件討論與分級,陳堃樑先生捐贈文物中有19件被列為三級典藏品,涵蓋壽桃牡丹紋磚燒粿印模、甕、米斗、煙斗、花瓶及太師椅等,充分體現了其歷史與文化價值。 而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江柏煒特聘教授的協助與指導下,此次審議文物的盤點工作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大學社會責任計畫(USR)協助完成。10名實習學生分兩梯次參與文物盤點、拍照、量測、紀錄、建檔及造冊工作,每名學生投入80小時,總計800小時,也為文物的長期保存與管理奠定了專業基礎。 文化園區管理所表示,此次文物審議由金門縣文化局文資科科長顧孝偉擔任主持人,邀集文史專家黃振良、楊天厚、客家委員會陳靜寬組長、鴻禧美術館副館長廖桂英、前文化資產局研究員鄭明水及江柏煒教授共同參與。委員一致認為,陳堃樑先生捐贈文物雖非金門本地出土,但因類型多樣、數量豐富,具備高度研究與展覽價值,未來可與金門相關文物進行比較,深化閩南文化的多樣性與共通性研究。
引用自:https://www.kmdn.gov.tw/1117/1271/1272/573967/